老师角色难以扮演,是因为必须将矛盾的多幅面孔融于一体。
成长中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听课心不在焉,作业马虎,淘气顽劣,不断刺激老师的神经,还有什么生涯比教育更需要修养宁静,培养情怀的呢?愚昧的老师不是修养爱,而是在本能的支配下,心境日益狭隘,脾气日益恶劣,面孔被怒火烧得发紫,头发过早地染上岁月的风霜,真是不幸!
相反,修养有素的老师坚守爱的信仰,把稳心情的航向,无论面临哪种情境,都不乱方寸,用爱从容调整情绪,从而施教,影响孩子,重塑生命。即使如此,老师也决不是观世音的微笑——一成不变,而是表情丰富又亲切。孩子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无法抵御老师的魅力,既亲近又畏惧,既抗争又服从,与老师“纠缠”中不能不受其良好影响。
课堂上,和蔼与严肃的角色。组织几十个孩子学习,必须有气场,严肃庄重是必需的表情。环视全场,必须引起孩子的注意;无论是讲课还是引导,都必须吸引孩子:没有严肃就没有应有的约束力。但严肃又有强力性,使孩子感到压抑,必须辅助“和蔼”的表情,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增强和蔼的魅力,老师还得用语调姿态烘托亲和力。
不仅如此,严肃与和蔼总是合作得灵动自然,既和谐相处,又根据需要不断变化。课堂有了扰动,孩子活跃得过了,加一份严肃,收拢孩子的注意。孩子缺乏生气,相应加一份和蔼,活跃氛围。老师的表情就是孩子情况的生动仪表,反映灵活驾驭孩子的智慧。
不仅如此,老师的表情还得跟教学内容呼应,特别是文科类,研读悲惨的”祥林嫂”显然应有凝重的表情,得扮演作者或者人物的角色。
总之,无论表情多么冲突,都必须统一在爱的大旗下,与孩子建立默契。发现老师严肃增加一份,就敏锐地表现出敬畏;发现老师和蔼增加一份,就敏锐地表现出愉快的生气:老师的角色扮演不仅轻松驾驭孩子,而且为师生创造和谐幸福的体验。美好的课堂是师生幸福的互动,是愉快地角逐智力,又是爱的交流。
面对违纪者,义愤与平易的角色。总有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总有种种挑战纪律的勇敢者。威严必需,义愤必要,否则难以约束孩子。老师的第一个举措是威严地注视,孩子收敛即止;要是再犯,就需要义正词严地谈话。
但是,即使再威严,老师也没有失去令孩子亲近的魅力。威严中渗透平易近人的表情,二者辩证统一的秘诀在于爱。什么样的威严拒孩子于千里之外?那是挟持歧视嫌恶等不良情绪。看似同样的愤怒,有魅力的老师能让孩子慑服,有的老师却刺激孩子逆反,根源就在于此。
如果义愤是推拒孩子,那么平易就是拥抱孩子,二者矛盾地统一为爱的魅力。有时,孩子行为匪夷所思,老师看似震怒了,将孩子的荒谬揭露出来,呼唤孩子觉醒,但等冷静下来,就跟孩子深入交流,暗示自己不得不用愤怒的气概。震怒催孩子猛醒,交流让师生和谐。
有时,就算老师不得不用惩罚的利剑,孩子也能把惩罚升华为激励,因为老师把严惩与爱护辩证地统一,所谓“打”与“护”矛盾地统一。
面对孩子喜悦,喜悦与庄重的角色。老师与孩子间有一层半透明的隔膜,无论在哪种时候大概也不能真正与孩子打成一片,不是要故意拉出距离,而是老师角色决定的。师生相爱,却总有距离,距离既不远隔重山,也永不消失,那是敬意呀!
孔子有“莞尔”的微笑,大概无论何种喜悦袭击,他也会庄重如故吧?
即便是高中孩子,高兴时也会雀跃如孩童,运动会比赛取胜,考试时赢得好成绩,课堂上欢乐的插曲,老师都会跟大家一块儿乐,但总有庄重的表情牵制,不会欢畅得像孩子那样彻底。
也许老师的喜悦沉淀到心底,慢慢酝酿;老师的幸福蕴蓄于灵魂,悄悄品尝。老师是那样一种角色,一向不把拥有看成神圣的幸福,却把孩子的幸福视为神圣,也才格外从容地鉴赏孩子反馈的幸福。
看着一拨又一拨孩子离开学校,老师并没有惆怅,更没有悲伤,因为师生之情是那样淡远,从不需要回报,老师不过是生命的摆渡人,将孩子从愚昧的此岸渡到觉悟的彼岸。
总之,师生关系的经营之道是辩证法,信仰爱的老师都是辩证法大师,很值得家长学习。只有学会老师的辩证法,爱的信仰才坚定,教育智慧才用之不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