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做主教育随笔!

我的课堂风格

一 课堂风格对比

每次语文课,我大约安排15分钟讲解一篇学生优秀作文,另外25分钟课本讲解、分析。这样40分钟的课堂完全利用。学生又朝气蓬勃,高效又开心、实用。

如果40分钟只分析课文,学生注意力早就不集中了,效果差消化吸收少,学生对老师印象也不会好。

假如我作文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金华日报》,或者是《读者》《知音》《意林》等,效果会怎么样?为什么我选择学生优秀作文,作为课堂分析的案例?

选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脱离实际,与学生无关,他们听不懂,也不感兴趣。这些是别人写的东西,距离学生太遥远,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落差很大。而选择学生作文,主体性——你就是主角,与你有关,或是身边的人和事物,以我们集体为主。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老师站在与学生一致的角度开始上课。无形中创造了一个激活整体的环境,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气氛。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兴奋、愉悦、好奇……全身心激活的状态,想听,想上课,想学习。

作文是学生写的,案例是他们提供的,这些都是每一个学生大同小异的切身经历。作为老师的我,点评、提醒,结合生活实际,应该怎么处理类似的情况,应对、把关,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目的。

一般语文老师直接讲课文,分析段落……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死读书,这是一种未激发学生活力的状态,昏昏欲睡,发呆或点头大师。

《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脱离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外在与内在无法结合到最佳状态使他们爱学习。《读者》《知音》《意林》,虽然写得更规范更成熟稳重,但与学生主体联系不够紧密,不接地气。

语文课本教案,标准答案让人难以企及,太标准而达不到,无法落地转化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学再多也达不到标准答案。何况他们不需要达到标准答案,他们更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和启发。

二 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由作文案例引申出去,联系现实,怎么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矛盾、困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问题入手,上升、提炼、总结、进化、提高。从标准答案出发,学生达不到、够不着,无法应用到自己身上,没用,慢慢地就不想听了。

这样,我们就看到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种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一种是以学生主体为中心;一种是压抑学生主体的参与感,一种是激活学生积极性、好奇心;一种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被拖着走,只能羊群从众,是半死不活的学习状态;一种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有自豪感,被重视,处于激活的学习状态。

比如我讲爱情故事,其中一篇是《有你,余生皆暖阳》,里面讲了快乐、向往、想象、憧憬、追求……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篇是《原来呼吸也会痛》,是失恋的爱情故事,里面充满痛苦、黑暗、伤心、绝望,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讲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边界在哪里?底线原则是什么?以及老师的建议。

别人的爱情或失恋体验,自己将来也会碰到,具有参考价值。恋爱、失恋的规律是什么?有的人失恋不想活了,我举例自己身边朋友的案例,当时失恋又遭遇其他困境,痛不欲生要跳楼。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十年以后又热恋、结婚、育儿……生活美满幸福。所以失恋是短暂的挫折,不是一生的伤痛。

因此,我建议学生要勇往直前,不要一时遭遇恋爱的挫折就一蹶不振想不开。实际情况是幸福美好还在后面,我们要用更长的眼光,10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审视眼前被抛弃的失落感。这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考验而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又比如一个初中学生,每天在学校被打骂,甚至手掌被打肿乌青好几天……不敢去学校,害怕被打被骂,被老师惩罚。

一次我们几个老师一起吃饭,我把这个学生的经历说给另外几个老师听。其中一个说他童年也有类似的经历,被老师打得不想去学校。和爸爸说了,结果又被打了一顿。被爸爸一个耳光打过来,手都贴在脸上一时弄不下来……后来打完他还亲自送我去学校,(平时我都自己走路上学、放学)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不是好好的,哪来的抑郁症,哪来的想不通!他形象生动的描述让我们哈哈大笑。

我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孩子用未来10年,20年的眼光来看今天的遭遇,这只是一个玩笑,趣谈而已,就像这个老师说的一样。哪有那么严重,一笑而过罢了。或者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目前的困境,到校长那里去反映问题(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再不行到教育局去反映问题——老师不能打学生,特别是不能把学生的手都给打肿了,学生都不敢去学校了——这样太过分了。用实际行动去化解自己目前的困境,就是为将来走上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将来走向社会会遇到更多的不公平,更多的挫折打击,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一个人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被别人、被老师、被困境牵着鼻子走,不想办法去改变,这才是真正的麻烦!

三 总结

这样一种上课风格总结:

以学生主体为中心;

以案例为切入点;

激活学生参与感;

老师点评,分析总结,拓展学生认知。寓教于乐,涣然天成。

学生开心,老师放松。从现实入手,又高于现实的视角,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视角和老师视角,学生当下的视野和老师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达到基于学生认知而突破学生认知局限的课堂效果。

老师把学生钓上钩了,老师的水平发挥出来了理论、知识、认知和生活经历,学生的兴趣也上来了。

这样老师启动了,学生启动了,课堂氛围启动了。

附录学生作文: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3427.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上午12:16
下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上午12:16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