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冀川
在曾经的那些日子里,不论工作多繁忙,身体多疲惫,夜晚我都要坐在灯光下,回顾一天的经历,梳理内心的感触,或者重要的事情,写下当天的日记。
我写日记,断断续续有十多年时间。今天保存的十几本日记,记录了过去的往事,珍藏在我的书房里。每当翻开这些日记本,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回忆的思绪逐渐打开:少年的幼稚,青春的迷茫,工作的勤奋……其中饱含我的热泪我的惆怅,我的期盼我的惊喜……有少年时的日记,有青年时的日记,也有中年时的日记;有的日记从重庆带到邯郸,留下人生的雪泥鸿爪,弥足珍贵!
这些日记本,日久年深,满目沧桑。最早的是1957年的产品,记录了1968年“文革”时期,学校停课“闹革命”我闲居在家的那段日子。中学时期的日记本,带有“文革”色彩,插图是革命样板戏,让人想起十年浩劫的狂风暴雨。1972年上山下乡时,重庆大学革委会赠送我的日记本,封面印有“钢枪红旗”的图案,扉页写有“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题词,插队落户的蹉跎岁月,距今已有半个世纪。1980年的日记本,封面是一枝倒悬的红梅,喻意“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美好意境。日记本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流光溢彩,今天审视,令人唏嘘。
我写日记的萌芽,应该是在少年时期。60多年前,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老师便让我们学写日记,尤其是寒暑两个假期,每天都要写个人日记。从那时起,懂得日记的格式,学写读书心得,学写集体活动体会,抄写英雄事迹和豪言壮语,作为小学文化课的重要补充。这时的日记,幼稚简单,充满孩童气息,写日记的情形,都还依稀记得。
1960年《雷锋日记》发表,引发巨大轰动,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动力,深刻影响了全国青少年。学习雷锋好榜样,改正落后思想,争做好人好事,一时间成为少先队员的自觉行动。每天提前到校打扫厕所卫生,下课清理操场垃圾,帮助搬运工推板车、帮助清洁工扫马路等等,这些昔日的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雷锋日记》是我们的精神标杆,思想启蒙的地女地,写日记的最好样本。那时候的日记,多与学雷锋做好事相联系,心里充满新时代的激情。
中学时代,正值“文革”时期,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规定每人都要写日记,并与作业本一齐交由老师批阅,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翻开这些日记:内容单调,思想僵化,口号式的语言表达,读来枯燥无味,让人汗颜。但是,老师的种种关爱,全部体现在提示红线和简短批语里。回望过去,老师的音容笑貌,同学们的亲切模样,顿时闪现眼前,我好像又回到重庆七中的校园里。
1980年我在煤矿企业工作,正是风华正茂的时期,日记写作进入成熟阶段。工作考验和生活磨砺,经历人世间的诸多风雨,个人事业走上正轨。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我坚持天天写日记,从来不曾间断,整整六年写下数本,大约2100多篇(段),堪称最重要的思想收获。在1984年5月14日启用的新日记本扉页上,我写下这样一句话:也许这是一本流水帐,但是我要把真诚的心留下。这是当年我最真实的内心表达,体现自我思想的严格要求,读来甚感欣慰。
回顾走过的道路,我在厂机关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撰写了大量企业文件和新闻报道,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大有提高。我没有虚度年华,付出了艰苦劳动,这是值得自豪的。在1983年6月5日的日记中,我写下与厂技术科吝工程师的谈话,“他为人正直,颇有知识分子气质,在厂里小有名气。今晚我们从工作谈到家庭,从个人机遇谈到事业成功,从世间不平谈到人情冷暖等等,谈了两个多小时,无话不谈,很是投机。他对我看法不错,也比较公正,对我的前程抱有很大希望!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克服自满情绪,争取更大进步,不辜负老同志的殷切希望!”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我经受了思想考验和实践锻炼,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今后进步储备了实力。
这一时期的日记,真实记录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人事纠纷和重要事件,领导批评和关怀,同事之间的争论和友谊;记录了娶妻生子,夫妻恩爱,父母温暖,琐碎的家庭生活;记录了勤奋的自学精神,繁重的公文写作,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渐趋成熟的思想方法;记录了入党转干,任职中层干部,脚踏实地的进步履历……字里行间,真情涌现,过去的老领导老同事就微笑着向我走来,如在眼前,倍感亲切。那时我很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再忙也要完成当天日记,即使因故空缺,翌日也要补记,留下简约的或详细的文字。这些日记,笔划端正,字体清秀,语言流畅,叙事清楚,那种认真态度,跃然纸上,给人良好印象,妻子偶尔翻阅,也树起大姆指赞扬!
我庆幸保留了这些日记,其中不乏重要事件,思想启示和生活意义。我曾有个梦想:在女儿每年生日那一天,写一篇对她的祝福语,等到她十八岁的时候,作为成人礼赠送给她。在1983年9月8日的日记中,我写道“晶儿,今天是你的生日,三年前的今天早晨八点半,你诞生在母亲怀抱,我们身边多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梅花鹿。我在峰峰工作很忙,实在无暇为你做生日,但是,你的奶奶姥姥和妈妈是不会忘记的。祝你生日快乐!”我还记述了父女相处的快乐时光,对女儿的殷切期盼等等。几十年过去了,舐犊之情,跃然纸上。又持续写了三年的祝福语,就中断了日记写作,时间定格在1986年某日,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了。
那时我在市交通局部门任职,繁重的日常事务,大量的公文写作,加上自学大学课程,周末还要参加辅导培训,工作自学的双重压力,便放弃了日记,这或许是不堪负重的懦弱,或许是庸懒无为作祟,没有善始善终。仅管最终获得大学文凭,改写了低学历层次,但由此失去了坚持数年的日记。我们那一代人因为“文革”缺失了高等教育,因而,热爱读书,勤奋自学,当时写日记的人比较多,也许这是自我进步的一种鞭策吧!日记,作为过去时代的文字载体,正淡出人们的生活,被迅速而来的“快餐文化”所代替,也许这是一种进步,也许是一种退化,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假若生活是大海,日记就是浪花。一本日记的诞生,记录一段心路里程,正好留给明天的自己,去思索生活的真谛。我的日记,早已尘封在过去的岁月里,但是笔下耕耘的时光,是不会忘记的。
2022年8月21日
范冀川,男,1953年6月出生,邯郸市交通局退休干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曾在《峰峰矿工报》《邯郸晚报》《河北日报》《中国交通报》《邯郸文学》等多种报刊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嘉陵江往事》《回望民主湖》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