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尹晓军、刘启红
初冬时节,走进上栗中学胜利校区,但见银杏满树金黄,微风拂过,像展翅的蝴蝶翩跹起舞;随处可见的香樟,青绿摇曳,亭亭玉立。环视校内,干净整洁得如同被风清扫过一遍,不见纸屑、果皮等垃圾杂物。更让人惊奇的是,偌大的校园内,竟然只摆放了两个垃圾桶,且里面空空如也。
要说胜利校区大,还真不是吹。该校占地248亩,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学生人数达5300人。这么大体量的学校,只有两个垃圾桶,而且没有一名全职保洁员,能信么?
眼见为实!记者在校区走了一圈,果然只看到行政楼和教学楼前有两个垃圾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日产垃圾1公斤左右,每百人应放置一个垃圾桶。由此估算,该校日产垃圾量不是一个小数目,需要垃圾桶60个左右。
学校的垃圾去哪儿了?
“我们的秘诀是:建设绿色校园,做到垃圾不落地。”上栗中学副校长、胜利校区校长余忠良自豪地说。
垃圾不落地?真有这么神奇?面对疑惑,余忠良带记者随机抽查、现场验证。来到高二(7)班教室,记者看到,每张课桌上都挂着一个帆布袋,里面装着各种垃圾。廖秋宇同学告诉记者,袋子由学校免费配备。每天晚上上完自习课,大家都会自觉排队,集中到设置在操场边上的定时定点垃圾处理室进行分类处理,“教室里从不摆放垃圾桶,每个人的垃圾都由自己负责装在袋子里。”
校园垃圾实行“自产自销”,是上栗中学在胜利校区实行养成教育的创新之举。余忠良介绍,按照规模,全校至少要配备6名保洁员。但该校区自建立以来没有外聘过保洁员,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经费18万元。
与此同时,胜利校区对校园保安职责进行“扩权”,使其在维护校园安全之余,承担校园保洁和垃圾回收工作,并将收益作为保安的额外奖励和贫困学生资助金。据统计,该校每年垃圾回收的收益将近10万元,全校保安人均每月可增收近600元,已资助贫困学生10余人。
午餐时间,胜利校区的学生食堂内十分热闹。在餐具回收处,高二(5)班的黎振威同学作为“光盘行动督察员”正在轮值,“没吃完的登记名字,并上报给当事人的班主任。”记者注意到,数千人用餐过后,一个容量为65升的回收桶内仅有半桶餐余垃圾。余忠良向记者介绍,学校建立之初,曾委托当地一名专业户处理学校食堂潲水,并答应每年给予4000元补贴。一个星期后,该专业户主动退回了这笔钱,一个月之后又提出了解约,“因为收集不到足够的潲水,继续做下去不划算。”余忠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2020年学校推行“光盘行动”以来,食堂每天可节约大米150余公斤,每月节省开支2万余元。
食堂外墙边,伫立着一套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可日处理垃圾0.5吨。“机器每天都‘吃’不饱。”余忠良打趣地说。记者了解到,这些经过处理的厨余垃圾,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蔬菜和果树。自种的果蔬供给学校食堂,旺季每月可节约菜品采购成本3万元至5万元。
在上栗中学校长李招文看来,胜利校区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推行垃圾不落地,让垃圾都去了该去的地方,除了实现经济效益的节支增收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带动家长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家住上栗县杨岐乡保护村的高二(7)班学生梁如萍每次回到家,都要给父母上环保课,教他们进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如今的保护村,村容整洁,乱扔垃圾的现象很少发生,成为当地的文明村。
对于胜利校区所探索的经验做法,长期关注垃圾处理的萍乡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科科长徐春枝评价:“胜利校区在节能减排上用对了方法,走出了好路子,具有示范作用,可信、可学。”
干净整洁的校园。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启红
课桌上挂着垃圾袋。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启红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