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郭尔罗斯草原走来——记包海龙(四)
作者:包海斌(吉林前郭)
战斗之六:齐家窝堡(田成店)遭遇战,此战被称为第三次烧锅店战斗。
1948年2月初,严寒的冬季并未阻挡住我军前进的脚步,骑兵团为保障主力部队运输线畅通无阻,在烧锅店西北齐家窝堡驻扎,待机消灭敌人。
一天下午5点钟,200多名土匪缓缓向齐家窝堡开过来,有骑兵还有一些乘爬犁的敌人。团长命令:二连向敌人西侧迂回,截断敌人西窜之路,一连从正面冲击敌人。
连长包海龙不顾肩上长疮化脓的疼痛,跃上枣红马,冲进田成店,连续击毙十几个敌人。一瞬间,敌人的防线被冲垮,指挥官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失去指挥的敌军仓皇至极,顾头顾不了尾。红马连从正面冲了上来,白马连从西南包抄过来,敌军只好掉转马头向东南长春方向逃跑。
包连长率领全连奋力向敌人追击。在追击至20多里时,天色已晚,由于是雪地,战马速度不一,连队其他战士没有跟上来,包连长已是孤身一人。在黑夜里借助雪地反射的光线,他击毙了爬犁上的2名土匪,但他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右臂,跌下马来,流血不止,通人性的枣红马不停地用嘴、头和蹄推主人的头和身躯。
这时的包连长已是昏迷不醒,二排长额尔敦宝力格和通信员王太平等人此刻也相继赶来,他俩老远看见了包连长的枣红马立即赶到,才看见了连长已身负重伤,躺在血泊中。他们呼喊着连长…后来,战士们截住一个拉着被打死的敌人的爬犁,把连长拉回了宿营地。包海龙不怕流血牺牲,向战士们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顾自已安危的豪迈气概。
至今,包海龙身上还有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疤它是包海龙为人民解放戎马数载,驰骋沙场的标记,是一名老兵经历血与火洗礼的最好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评定为二等残废军人。
四、历经磨难豪气在,一心甘为孺子牛
经过浴血奋战,东北全境解放。作为战斗英雄、红马连连长的包海龙,服从组织安排,被上级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骑兵第五师十四团任作战参谋,后又考入中央军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在学习期间,十二门功课,经国家院校统考均以“红五分”的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当了战术教员。
包海龙开始了他人生征途上又一个新的里程。在高级步兵学校理论研究室期间,他理论联系实际,编写了一整套理论教材。两次参加全军《战役学》《战斗条令》的撰写工作,受到军事科学院领导及总部首长的赞扬并合影留念。
他的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深受学员的欢迎和校领导的好评。1958 年任该校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多次被评为“好教员”。
岁月匆匆而逝,包海龙笔耕不辍,壮志犹在。
文革中,他被诬陷遭到批斗,关押监改,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学习班的打手们一次次逼问他,让他交待所谓的“ 新内人党”和在昭盟平庄煤矿支持“反革命”组织的“罪行”。他被折磨得晕过去,用冷水泼醒之后,继续对他进行人身的摧残,一条硬汉子硬是被折磨的血肉模糊,不成人样。
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包海龙,以一颗对党的耿耿忠心,以顽强不屈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心灵和肉体上的双重虐待,以惊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忍痛、忍辱。终究,造反派们对这样一个缄口不言的“顽固派”也没有了办法,只好听之任之。
1969年,包海龙的问题得到彻底平反,回军区司令部工作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工学院担任教学部负责人,是院党委委员,学部党支部书记。他拖着二等甲级残废的身躯,不顾病痛的折磨,辛勤工作,积极建议,在职权范围内,想方设法给教职员工落实政策,调动了教职员工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经多方努力,迅速改变了学院的混乱局面,学院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学、科研走向正轨,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在此期间还完成了两批工农兵大学生的招生工作。
包海龙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内蒙古的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72年,包海龙调到临河县武装部任副部长,期间,他一直没有到职,被军区、军分区抽调搞军事训练和战术作业。在巴音淖尔军分区骑兵团山地防御实弹演习中,包海龙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通常需要三四十个教员才能完成演习任务的情况下,他只在军分区一名副司令员、一名副参谋长的指导下,与2名参谋仅3人就出色地完成了演习任务。
他一月就写出了演习计划和场地设置,并担任培训演习分队的训练任务。在军区首长、机关干部、兄弟单位、地方官员等2000多人现场参观的众目睽睽之下。他沉着应战,以高超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教学经验,圆满地完成了演习任务,受到了军区、军分区领导及参观人员的高度评价,赢得了“教学天才”的美誉。
包海龙担任临河县武装部副部长期间,亲自负责训练的临河太阳大队民兵连,在参加全区民兵军事大比武时,在队列、刺杀、投弹、爆破、实弹射击五项技术中首次获得第一名,大队民兵连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民兵连”。颁奖会上,包海龙副部长看着民兵连长陶克陶呼手捧奖杯,神采飞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77年,包海龙响应军委“下大力气加强院校恢复和调整工作”的号召,受命到解放军后勤学院任正团职战役教员。后勤学院是解放军的高级学府,是培养全军高级将领和后勤保障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对教职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有较高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
包海龙到任后,深感责任重大,来不及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备课工作中。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夜以继日,刻苦钻研,虚心学习,通过试讲使领导、同事和自己都满意。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包海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他能把军事理论讲得既有深度又不枯燥乏味。学员们说:“包教员讲课,不仅易于理解掌握,更是一种享受。” 这是学员对他的由衷赞扬。他编写了十几部几十万字的教材,被学院领导指定为共同军事授课教材。学院两次召开了全院范围的“包海龙同志教课经验交流会”。副院长解方(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参谋长、中美谈判中方首席代表),教育长雷英夫(原总参作战部长)两位首长在充分肯定包海龙先进事迹的同时,发出在全院向他学习的号召。
1978 年学院党委授予他“雷锋式先进教员”的光荣称号。1979 年学院政治部又给予他通令嘉奖。1983年晋升为副师职战略教员。
五、奉献余热有作为。
包海龙是一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具有崇高风范的党员干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是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优秀指挥员,战功卓著的骑兵战斗英雄。在和平时期,是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训练能手。在院校教学中又是一位“雷锋式先进教员”。
包海龙1985年离休,离休后他本应安度晚年,但他响应号召,主动要求来内蒙古军区第五离职干休所工作。后受原总后勤部洪学智部长的亲自委派,曾到西藏自治区体委组建并训练西藏马术队,以实际行动发挥余热。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训练有方,成绩显著,西藏马术队曾两次荣获速度赛马和马术表演的两项冠军,国家体委评价他:“ 为兄弟民族开展马术运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
包海龙进驻干休所后,严格要求自己,自重自爱,珍惜自己的光荣历史,仍继续为祖国为人民默默奉献自己的余热,珍惜剩下的美好时光,竭尽全力,为干休所献计献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他敢言人过,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大局利益的可贵品德和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向世人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人格和博大胸襟。
作者简介:包海斌,男,蒙古族,六十年代末生人,吉林省前郭县人,大学文化,国家公务员,有乡镇政府和县委部门工作经历;长期与郭前旗大同会成员,郭前旗蒙古骑兵独立团老战士来往服务,并与他们子女来往较多,积累了许多人脉资源和党史资料。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