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882年7月,满清朝廷收到朝鲜王后闵妃的求救信,闵妃就是朝鲜的明成皇后,她是朝鲜王国当时实际的掌权者。闵妃派出使者向清廷求救,说朝鲜国内发生兵变,请求清廷派兵平叛。
是否应该出兵,清廷需要做出决策。自从西方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东方的亚洲国家逐渐被打开国门。19世纪中后期的朝鲜,在地缘政治上处于一个亚洲的战略要地。
对于日本来说,朝鲜是进入中国的跳板,侵略邻国获取资源发展自己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基本国策。对于俄国来说,朝鲜意味着梦寐以求的进入太平洋的不动港。对于英国来说,遏制俄国侵占朝鲜就是遏制俄国进入太平洋。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自己的藩属国,如果朝鲜不保,东北就会受到威胁;如果东北不保,京师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不管谁侵占朝鲜,受到威胁的都是中国。
中国作为朝鲜的宗主国,保护朝鲜的安全是分内之事,从战略上讲,这也是中国必须要做的事。但是此时的满清政府是真正的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太平天国之乱、捻军之乱、陕甘回乱、新疆之乱、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国的战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满清有限的国力只能尽量的平衡。
经过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建议,清廷决定派出淮军将领吴长庆作为朝鲜事务大臣,率领三千军队进入汉城平乱。吴长庆率领三千淮军登上了去往朝鲜的军舰,在这三千淮军之中,有一个23岁的年轻人,他将在未来的12年中,左右朝鲜的政局,斡旋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关系,乃至朝鲜和俄国、英国等列强的关系,这个年轻人就是袁世凯。
一 早年生涯
1859年,袁世凯在河南项城出生,项城袁家是一个世家大族,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曾经署理曹运总督,并且参加过平定太平天国和平定捻军的战争,他是淮军的重要将领。
袁世凯的生父是袁保中,叔父是袁宝庆,袁宝庆没有儿子,袁世凯小的时候就被过继给叔父做嗣子。袁宝庆曾经在袁甲三的军中带兵,所以袁世凯从小就见惯了刀光剑影。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经常“以武服人”。
后来袁宝庆官至二品,任职江南道道台。江南道道台是个肥差,袁世凯跟着叔父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官场的逢迎运作。他有这样的家族背景,只要用心读书,走上光明的仕途之路必然不是问题。
但是袁世凯科举并不顺利,两次乡试都落榜了。1879年,袁世凯第二次落榜之后,他决定投笔从戎,他把自己写过的诗文全部烧掉,并且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
在当时的社会,通过科举获得功名是最大的政治资本。袁世凯虽然两次都没有考中,但是他才21岁,还很年轻,完全可以接着考。他放弃科举的举动,作为名家子弟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断。
袁世凯放弃科举之后,来到了山东登州,投奔他嗣父袁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吴长庆是淮军将领,他是李鸿章的人,他统帅庆军驻防在山东登州。吴长庆对袁世凯十分照顾,让他做了庆军的营务处会办。这次朝廷派吴长庆率领庆军到朝鲜平乱,袁世凯也跟着大军来到了朝鲜。
二 壬午兵变
朝鲜的局势要从高宗继位说起,1864年朝鲜哲宗去世,哲宗没有儿子,兴宣大院君的儿子李载晃被选为新的君王,就是朝鲜高宗。高宗即位时只有12岁,他的生父大院君摄理国政,大院君摄政时期西方列强已经开始对朝鲜有所袭扰,大院君执行保守政策闭关锁国。
大院君执政十年之后,1873年朝鲜王妃闵氏发动政变,将大院君赶下台,宣布高宗亲政。高宗昏庸懦弱,闵妃聪明机闵,高宗亲政之后,闵妃是实际的掌权者。闵妃上台之后,扶植她的外戚掌管朝政大权,形成了闵妃集团。闵妃集团仿照中国的洋务运动,在朝鲜也开始了近代化改革。
此时朝鲜的邻国日本,也已经完成了明治维新。日本的明治维新,实现了财政统一和国家的工业化,但同时造成了大量的武士失业。武士失业使得日本社会动乱,甚至威胁到了日本新政府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乡隆盛为首的激进派提出“征韩论”,他主张出兵朝鲜掠夺资源,这样既可以解决武士失业的问题,又可以掠夺财富。
但是日本的保守派认为时机未到,日本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持侵略朝鲜。1873年,由“征韩论”引发了“佐贺之乱”,西乡隆盛等激进派官员下野,但是日本国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1875年,日本开始谋划侵略朝鲜,日本海军乘坐云阳号等3艘战舰入侵朝鲜,史称“江华岛事件”,日本学习西方要用武力打开朝鲜国门。
日本侵略朝鲜,首先要探寻中国的态度。此时的清朝,西北新疆问题还没彻底解决,越南问题又跟法国关系紧张,没有办法兼顾朝鲜的局势,清廷选择不加干涉。日本在探知清廷的态度之后,对朝鲜的态度更加强硬。
1876年,朝鲜在日本的压力之下,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日本成功打开了朝鲜国门,获得了在朝鲜的贸易特权。同时,日本也开始在朝鲜培养自己的势力,收买了很多的亲日派朝鲜官员。
清廷虽然无暇顾及朝鲜的局势,但是李鸿章也深知日本的野心。李鸿章指导朝鲜,让朝鲜与英、法、美、德等国家都签订条约,让列强之间相互牵制。
闵妃集团正是朝鲜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他们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881年闵妃集团还创立了新式军队,这支新军聘请日本充当教官,日本趁机从各个方面渗透朝鲜。
闵妃集团的很多官员都严重贪污,闵妃的开放和亲日引发了很多保守派的不满。尤其是闵妃集团组建的这支新军,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军饷上都比旧军高出很多。当时的旧军经常连军响都发不出来,士兵们怨声载道。
1882年7月下旬,旧军士兵由于连续13个月没有领到饷米,聚众喧哗。朝鲜宣惠厅给旧军派发白米,但是这些米里面居然掺杂了大量的沙子和石子等物,愤怒的士兵举行了暴动。遭到闵妃打压多年的大院君趁机报复,他煽动暴乱的士兵,把克扣军响的问题,都算到闵妃集团和日本人身上。
乱军袭击了闵妃集团官员的府邸,并且进攻王宫,闵妃见势不妙,换装之后逃了出去。闵妃逃跑之后,大院君重新掌权。乱军又杀了日本教官,火烧日本使馆,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见势不妙连夜逃跑,搭乘英国军舰返回日本。
闵妃派出使者向清廷求助,请求出兵协助平乱。花房义质回到日本后,请求日本出兵朝鲜。清廷派出淮军吴长庆率领庆军到朝鲜平乱,庆军一共六个营三千人兵力,陆续抵达朝鲜半岛。
吴长庆命令一个营的管带,率领部队首先登陆。那个管带不敢上岸,推脱士兵晕船说要暂缓一天登陆,吴长庆一怒之下将这个管带革职,让袁世凯代理管带,刚到朝鲜的袁世凯就有了带兵的机会。
此时的淮军已经暮气十足,士兵严重腐化,军纪涣散。士兵们骚扰岸上的居民,袁世凯发现之后向吴长庆报告说有士兵奸杀抢掠,吴长庆很生气问道为什么不严办?袁世凯回答已经严办了,说罢他呈上七个士兵的首级。吴长庆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袁世凯这么果断,反应过来之后却夸赞他说不愧是将门之后。
庆军进入汉城之后,很多士兵都有抽鸦片的瘾,他们经常跑到朝鲜平民家,抽完了鸦片还要调戏良家妇女,影响极其恶劣。袁世凯每天到处走访,看到扰民的烟鬼兵就拉出来就地正法斩首示众。一帮兵痞联合起来闹事,仗着法不责众,以烟瘾过重不能服役为理由,请求给遣散费回家。
袁世凯怒了,他让人出去传话说你们挨个到营帐里来领遣散费吧,结果进来一个他绑一个。吴长庆听到消息后震惊不已,他过来问袁世凯说你真的要把他们都杀了吗?袁世凯镇定的说,如果加以示威他们一定不敢继续,如果示弱他们会蜂拥而至。我现在把他们都绑了,一个个审问,如果承认有烟瘾的就都杀了,不承认的就都放了。杀了几个之后,其他人就都不敢认了。这一刻,庆军统领吴长庆算是真正的认识了袁世凯这个后起之秀。
袁世凯当然不是一味的杀戮,他懂得恩威并施。对于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遇到有生病的,他不顾是否会传染都会亲自探视,将心比心,士兵们也都乐于为他效命。而朝鲜的老百姓,对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
三 诱捕大院君
庆军在汉城站稳了脚跟,开始诱捕大院君。吴长庆命令袁世凯“密为布置”。1882年8月,大院君到庆军回访,袁世凯设计将他的卫士阻挡在了军营的外面。寒暄之后,大院君察觉出了异常,感觉到氛围不对。吴长庆不忍动手,正在踌躇之间,旁边的袁世凯大声说道事情已经泄露,迟则生变。他果断命令手下,将大院君强行塞进轿子里,然后安排用船押往天津。
诱捕大院君之后,袁世凯尽剿余党,平定叛乱,迎回了闽妃,闵妃集团重新控制了朝政。在这场平叛过程中,袁世凯立下大功,得到了李鸿章的垂青,被授予五品同知衔。而闵妃对他更是感激和看重,邀请他为朝鲜训练新军。
壬午兵变中,清廷出兵帮助朝鲜平叛,宗主国的威望提高了很多。日本也派兵来了,但是还没来得及动手,叛乱就被清军平定了。日本军队既然来了,当然要占些便宜,日本借口大使馆被烧的原因,强迫朝鲜签下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济物浦条约》。
这个条约使得日本获得了在朝鲜驻兵的权利,日本在朝鲜驻军一千人。为了抗衡,清军就让吴长庆率领庆军三千人也驻扎在朝鲜。清朝虽然是朝鲜的宗主国,但是一直的宗旨都是不干预朝鲜内政,这次驻军是清廷干预朝鲜内政的开始。
这次事变的解决,使得部分朝鲜官员越来越依赖清朝的保护,主张依靠清朝保护的官员被称为“事大党”。还有另一派官员主张独立发展,他们被称为“开化党”,开化党中亲日派的官员比较多。
随着中日两国在朝鲜竞争的加剧,事大党和开化党的对立也逐渐加深。由于在壬午兵变中清军的强力保护,高宗和闵妃倾向于依附清朝,所以朝鲜政府中事大党的官员占据主要位置。但随着日本对朝鲜的渗透,开化党逐渐接受了日本思想,变成了日本的“带路党”,他们不断影响朝鲜的政坛,并且寻找机会取代事大党官员的位置。
袁世凯此时正在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他常年钻研操练的心得都派上了用场。他为朝鲜高宗编练了一支由一千精锐组成的新军,这支新军标配来福枪和开花炮,用的都是最新的操练方法。这次练兵非常成功,也使袁世凯提高了在朝鲜军队中的威信。也是这次练兵的经验,让袁世凯日后回到国内有了编练新军的机会。
四 甲申政变
1884年初,中法摩擦不断,战争一触即发。李鸿章命令吴长庆率领三个营一千五百人,撤回山东防备法军从海上进攻。吴长庆走后,清军留在朝鲜的军队还剩三个营,分别由吴兆有、张光前和袁世凯统辖。
吴兆有和张光前都是官居二品的大员,只有袁世凯是个刚晋升五品官衔的新人。袁世凯仅仅25岁就独自率领一营,可以说升职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段,也的确令人佩服。
看到清军兵力大减,日本人和开化党觉得有机可乘,他们引入日本军队发动了政变,史称“甲申政变”。1884年12月4日,朝鲜邮政大楼建成,为了庆祝,邮局总办邀请朝鲜大臣和各国外交官都来参加庆祝宴会。其中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以生病为借口,没来参加宴会。
开始后不久,开化党在厅外纵火,大家都出来查看情况。开化党趁乱杀害了事大党的几个重要大臣,他们派人入宫谎称清军作乱,恐吓高宗和闵妃,让高宗写下向日本求助的书信。开化党拿着书信来到日本使馆,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立刻带领日军占领了朝鲜王宫,高宗和闵妃被迁往景佑宫,遭到软禁。开化党宣召亲近中国的朝鲜大臣,进来一个处死一个,同时他们逼迫高宗任命开化党集团的首脑担任朝鲜要职。
第二天上午,开化党通告天下,宣布新成立的政府班子。清军在得到消息之后,袁世凯非常愤怒,他要带兵攻入朝鲜王宫解救高宗。而吴兆有和张光前态度谨慎,他们主张要先请示李鸿章,然后再做打算。袁世凯说请示可以,但是不能等回复了。他说请示的信函就算八百里加急送到李鸿章手里,李鸿章还要上报朝廷,朝廷讨论批复之后的信函再八百里加急送回朝鲜,到时候朝鲜的叛党早就稳定局势,亲近清廷的官员也会被屠戮殆尽。
但是吴兆有和张光前依然不动,他们要求按流程走,说不能先挑起和日本的争端。袁世凯说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而获罪,由我一人承担,绝不牵连二位。吴兆有和张光前这才勉强答应出兵。
他们约好兵分三路攻打朝鲜王宫,袁世凯率领自己的部队和他在朝鲜编练的新军作为中路,吴兆有和张光前的部队作为左路和右路。袁世凯刚刚到朝鲜王宫门外,就遭到宫内守军密集的火力射击,袁世凯下令还击,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是叛军和日军已经占领了宫中的有利地势,因此清军伤亡严重。
袁世凯奋勇当先,带领部队往前冲,不久之后吴兆有的部队竟然溃散,而张光前也畏缩不前,只剩袁世凯的队伍还在战斗。袁世凯却越战越勇,他平时治军有方,他训练的朝鲜新军也发挥了作用。夜幕降临时,叛军终于抵挡不住清军的攻势,彻底崩溃。袁世凯救出高宗,将乱党处死,竹添进一郎逃回了日本。日本使馆被愤怒的朝鲜民众焚毁,持续三天的甲申政变被清军彻底粉碎。
李鸿章先是接到了甲申政变的报告,非常震惊。但只隔两天,他就收到了叛乱被平定的报告。看了详细报告,李鸿章对袁世凯非常赞赏,袁世凯在朝鲜国内也获得了巨大的威望。
不过袁世凯平叛的事迹,在国际上却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日本说是袁世凯首先挑起的战端,要求严惩袁世凯。日本国内的激进派,甚至主张跟清朝开战。正在与中国交战的法国,也趁机鼓吹法日同盟,密谋让日本和法国一起对付中国。俄国和美国一直怂恿朝鲜独立,他们也在暗地里鼓动日本对中国强硬。
鉴于这种国际形势,清朝很多官员纷纷指责袁世凯,擅自挑起战端。一时间弹劾袁世凯的奏章铺天盖地,而袁世凯的同僚吴兆有和张光前,因为嫉妒他的功劳又恨他平日专断跋扈,也向李鸿章告状。李鸿章爱惜袁世凯是个人才,而且非常赞赏他对这次事件的处理,所以李鸿章对袁世凯极力维护。袁世凯看到这个情况,主动向李鸿章提出告假回乡探望母亲,李鸿章对于他这个主动退让的举动更是欣赏,准许他回国休息一段时间。
188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到天津,他与李鸿章就甲申政变展开谈判。这次事件明明是日方挑起的,但是他们却趁着中法战争的时机来提无理要求。日方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惩处参与事变的清军将领;第二抚恤事变中受到损失的日本人;第三清军撤出朝鲜。
第一条惩办清军将领,主要是冲着袁世凯来的。明明是日方先挑衅,现在却硬说是清军挑起事端。对于这条,李鸿章态度强硬,坚决不同意惩处袁世凯。
第二条赔钱。对于赔钱清廷一向都是大方的,答应赔偿。
第三条清军撤出朝鲜。这条才是日本来谈判的主要目的。
在李鸿章的谈判之下,最后双方达成共识,清朝和日本都不在朝鲜驻军,日后如果哪方向朝鲜派兵必须相互召之对方。这就是清廷和日本签订的《中日天津条约》,这个条约表面看起来是个平等条约,但清廷却是吃了亏的。明明清朝是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是否向朝鲜派兵跟日本有什么关系?现在清朝却答应和日本一起撤军,而且以后出兵还要通知日本,这就等于变相承认了朝鲜和日本有关系了。这个条款的签订,为九年后的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
五 朝俄密约
条约签订后,清军和日军都从朝鲜撤出了。这时俄国抓住机会渗透朝鲜政府,一个人跳出来为朝鲜牵线搭桥,这个人叫穆麟德。穆麟德本来是李鸿章派到朝鲜的官员,谁知他竟然给俄国和朝鲜牵线搭桥。穆麟德说俄国愿意对朝鲜进行保护,朝鲜和俄国经过几次交涉达成了一份《朝俄密约》。
朝鲜和俄国的秘密外交被清廷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外交被公诸于世。英国一直与俄国为敌,他们担心俄国海军从朝鲜南下,英国抢先占领了朝鲜的巨文岛。日本也坐不住了,朝鲜本来是自己的猎物,现在却被俄国占了先机,如果俄国吞并了朝鲜,日本将受到巨大威胁。
日本希望中国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加强对朝鲜的用人权和行政权的控制,罢免穆麟德。英国也鼓励清廷对朝鲜施加压力,取消和俄国的约定。
清廷决定派出使臣,对朝鲜的内政进行管理,李鸿章想到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袁世凯。在李鸿章的举荐下,1885年10月,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总办朝鲜交涉通商事务,其实就是清廷派驻朝鲜的最高负责人。
26岁的袁世凯重新回到了朝鲜汉城,为了抑制朝鲜亲俄派的势力,袁世凯还带回了一直软禁在天津的朝鲜大院君。袁世凯来到朝鲜后,立刻着手粉碎朝鲜的亲俄计划,袁世凯掐断了朝鲜和俄国的电报线,阻止两国继续联络。
同时他伪造了一封清朝派重兵开赴朝鲜的电报,恐吓朝鲜王室,他对朝鲜王室说中国对朝鲜是仁至义尽,你们亲近俄国的举动明显是背叛行为,这可是你们先背叛的,天朝上国发起怒来不要怪我没提醒。
朝鲜被袁世凯的操作吓得上下震恐,乱作一团。朝鲜高宗失口否认与俄国有联系,并且他也确实中断了与俄国的联系。俄国看到中国保护朝鲜的决心,也担心英国和中国联合到一起对付自己,也不想再趟这趟浑水了。俄国联合英国向中国作出保证,承认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两国不会侵占朝鲜领土,英军也就此撤出巨文岛。
朝鲜和俄国密约的事件,就此被袁世凯粉碎。但是由于这次袁世凯的强硬态度,导致朝鲜和清朝的裂痕也越来越大,朝鲜越来越希望独立自主。
袁世凯自从1885年在朝鲜任职以来,为了维护清朝的宗主权,他将朝鲜的内政、外交、经济、军事都牢牢的控制在手里,成为了朝鲜的“太上皇”。再加上他为人跋扈,经常直接闯入皇宫,向朝鲜君王问责,这使得朝鲜君臣都难以忍受。但是袁世凯的做法,却做到了把朝鲜牢牢的把握在清朝手中,其他国家都没法染指。
日本和西方列强试图在朝鲜通商、开矿、租赁土地和修建铁路的计划都被袁世凯破坏。朝鲜所有的近代化建设都是袁世凯的管理,正是因为如此,朝鲜王室几次派人到天津要求撤换袁世凯,李鸿章都断然拒绝。
六 东学党之乱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之乱。东学党本来是个宗教群体,最开始是为了对抗基督教等西学入侵成立的,后来东学党发展成朝鲜农民起义的带头人,规模越来越大,威胁到朝鲜的政权。
这是日本期盼已久的良机,日本暗示清朝应该派兵帮助朝鲜平乱,日本不会出兵干涉。袁世凯认为,清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应该出兵帮助朝鲜平乱,他便鼓励朝鲜政府向清朝借兵。
1894年6月3日,朝鲜政府正式发文向清朝求救,李鸿章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领淮军一千五百人,从陆路进入朝鲜协助平乱。同时又命令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济远、杨威两艘战舰前往仁川援护。
当然按照约定,清政府也将出兵的事照知了日本。日本得到照会,一改开始说不出兵的态度,开始向朝鲜发兵,到达朝鲜的日军居然达到了八千人。
这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看到事情闹大,他们双方内部和解了。朝鲜政府对袁世凯说请求清军撤离,清军撤离了,日本自然也应该撤军。清廷同意了朝鲜的撤军请求,但是日本却拒绝撤军,日本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他们寻找可以不撤军的理由。日本要求清朝和自己一起为朝鲜“改革内政”,但是遭到了清廷的拒绝。
此后日本单方面向朝鲜施压,要求朝鲜改革内政,否则将动用武力。看朝鲜政府没有回应,日本动手了。日本武力攻占了朝鲜王宫,推翻了闽氏集团,成立了亲日的内阁。在日本的控制下,朝鲜新政府废除了与清朝的一切条约,改变东亚格局的甲午战争即将爆发。
袁世凯看到势头不妙,已经在四天前易装打扮,坐船离开了朝鲜。昔日风光无限的朝鲜监国,如今却黯然离去。但是袁世凯在朝鲜十二年的政绩,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7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