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在社会加速运转的齿轮之下,我国乡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乡村记忆的渐隐也让乡村面临“乡愁”变“乡痛”的困境。传统乡愁能否与新农村兼容,如何让乡村记忆与时代共生,进而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都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中提出了加速社会理论,他认为,从个体感知的角度看,生活节奏的加速表现为不断增强的时间贫乏、时间压力和令人感到紧张的加速迫力。而近年来,社会加速催生的现代性情感焦虑使传统乡村记忆中的“慢速生活”美学被重新提起,由此,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为乡愁的留存、呵护与活化提供了历史性的绝佳机遇。本文以xx市XX乡的“晒冬节”为例,从文化、人文、居住与传播角度探讨如何成功挖掘乡村记忆的“慢速生活”美学,并对其进行产业升级,在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新乡愁”的出场。
一、群内再塑:乡村“慢速生活”美学的复归
乡村记忆中的“慢速生活”美学符合加速社会现代人的乡村想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代人的情感焦虑综合征,适合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在现代性的时间压迫下,都市人难以抑制地产生竞速与怀旧的矛盾情感,试图在现代生活与乡土回忆之间寻求一个中间地带,以田园牧歌的慢步调缓和不可抗的效率神话。当下,一系列慢综艺的热播使乡村景观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纯美的田园意象为加速社会吹来了清新之风,为乡愁的活化提供了新思路。XX市XX乡准确抓住乡村记忆中“慢速生活”的美学价值,对其畲族传统习俗晒冬进行产业化升级,打造独具特色的“晒冬节”,建立了一个功能全、辐射广、成体系的文化旅游专门区,让游客融入当地的独特乡情,短暂逃离都市生活,回归感受当下的情感态度。同时,XX乡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提高财政收益,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为乡村记忆的保留与呵护提供物质保障,让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有机联动。结合上述,乡村能够借助其“慢速生活”美学,契合都市人的乡村想象,与其建立实质性共鸣,使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为乡愁的活化写下新注脚。
二、跨群生产: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乡村记忆活化升级
乡愁活化是一个打破传统与现代壁垒的过程,在文化、人文与居住方面对乡村物质记忆与非物质记忆进行产业升级,通过融入文化旅游产业让乡愁流动起来,实现乡村记忆的跨群生产。
(一)文化产业化:乡村记忆的活力之源
围绕传统习俗、节气节日文化、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时活动等打造特色休闲旅游主题。从李子柒短视频的出圈到慢综艺的热播,乡村生活的“慢速美学”为习惯都市效率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减速绿洲”,乡村休闲游的回潮让主题鲜明的文化行成为热门旅游选择。XX乡是江西省规模较大的畲族人聚居地,近年来,当地政府借助其传统节日“晒冬节”将传统习俗、节日文化进行整合,打造“畲乡晒冬”主题的体验型休闲游,将畲族的传统嫁娶场景、对山歌、竹排舞、打米果、酿米酒、赶大集、晒粮等文化习俗融入旅游环节,让游客在轻松玩赏的同时深入了解畲族文化。XX乡的“晒冬节”主打文化体验,营造出一个感官和心灵上的诗意乌托邦;并依托文化旅游产业这片蓝海,将其美学价值与现代社会有机契合,展现出巨大的开发价值。可见,传统习俗、民族文化是乡村的天然优势,对乡村文化进行产业升级,打造有针对性、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能够为乡村记忆注入新的活力。
(二)人文精细化:村裔游子的精神原乡
乡土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文乡情让游客走出都市生活中的虚拟公共空间,重温记忆中的邻里之情,重回共同在场性交往。加速社会背景下,媒介通过制造景观社会生产出一个个虚拟公共空间,都市人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现实人际交往联结中脱域,再嵌入现代性社会的赛博族群,使现实生活与情感世界产生分离,曾经为人们所熟悉的邻里温情渐行渐远。而XX乡的“晒冬节”将乡村特有的淳朴人文进行精细化升级,让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7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