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建设交流材料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总体发展目标,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教育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新基建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举措,也是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
一、教育新基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新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系统性数字化变革,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带来新挑战,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着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
1.“信息茧房”使高校教育环境更具复杂性。“教育新基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处于复杂境遇中,其要素、结构、过程等呈现出复杂多向性。”在教育新基建背景下,以算力、算法推荐、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信息传播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产生了“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算力、算法推荐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抓取互联网用户行为日志数据,准确定位其个人喜好,并“投其所好”精准推送受众关注的信息,导致信息传播“过窄”,构成了“信息茧房”。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来说,“信息茧房”固化了他们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视野与认知,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同时,一些不良信息更容易侵袭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青年学生正处于是非判断不明晰、立场不坚定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受外界不良文化意识形态干扰。因此,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更加剧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的复杂化,信息传播的方式、速度、广度及精度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给高校思政课育人方式、育人过程及育人实效带来重大影响。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茧房”影响了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加剧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艰巨性。因此,当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
2.“网络原住民”使高校教育对象更具特殊性。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其成长环境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密不可分,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都深受大数据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搜集、接受、传播信息的能力更强,所获信息的内容呈现多元化特点,且其价值观易受到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现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较单一,表现为以教室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地,以教师灌输式讲授、学生听课为主要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陈旧单一,难以满足新时代“网络居民”大学生的个性化、时代化、多元化学习需求及心理需求,难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使命难以落地落实。因此,现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难以满足数智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诉求,难以支持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终生学习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这给高校思政课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3.“互联网+教育”使高校队伍建设更具艰巨性。互联网空间开放性、信息交互即时性、价值诉求多元性等特征相互交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学模式、综合素养等产生更大影响,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为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各种线上学习平台被广泛用于线上教学。线上教学过程中凸显了思政课教师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及信息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线上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操作及应用技术,尚未建成调动丰富社会资源的模式,社会实践的素材、案例应用进课堂的时效低,导致思政课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感染力与吸引力不足。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点、痛点依靠传统方式方法难以破解,必须依托教育新基建的技术支撑,加强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二、教育新基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
以教育新基建为支撑的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建设的嵌入融合,系统变革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生态,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的更新,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及思政课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育环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97412.html